您当前的位置:

【校园喜报】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获评 “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

日期:
2024-03-05

3月4日,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在广州市新儿童活动中心举办广东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4周年大会暨“高质量发展 巾帼在行动”事迹分享会,公布2023年度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三八红旗手(集体)等获奖名单,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获评“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学院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实验中心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心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安全文明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工作,全方位服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注重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依托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不断加强基础条件建设,目前拥有广东省特色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等3个省级平台和3个市级平台,建成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海洋生物学实验室、农产品安全评价实验室、生物活性评价实验室、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实验室面积2600㎡,仪器设备价值2400多万元,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每年约1300人的本科生实践教学以及教师科研、企业行业技术攻关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论文等实训,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五年学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申请专利20多项,考取研究生100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200余项,其中,2021年学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银奖1个、铜奖2个和国家级铜奖1个,为学校近年来最好的成绩之一。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云泽杯”创新创业竞赛全国总决赛、新加坡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竞赛入围奖、“园冶杯” 大学生国际竞赛等国内国外竞赛中均获得佳绩。

全力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市厅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达1800多万元,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高水平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承担“惠东县绿棋楠沉香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研究”、“惠州市和河源市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中广核生态核电项目”等一批横向项目,为地方政府水产养殖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解决技术困难,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中小学科普活动提供实践条件。“义之教”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合作学校20多所,为4000多名中小学生提供了科普义教和乡村支教活动,并建设了“义之教”科普在线课程。团队师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科教力量,荣获广东省“三下乡”优秀团队、团市委“三下乡”优秀团队、惠州市学雷锋示范点等荣誉,社会效益突出。

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专业优势,多形式、全方位地深入乡村振兴工作,服务范围涉及福建、河源市、揭阳市及惠州市,取得丰硕成果。“科教助农·乡村振兴”团队建成“惠州学院-汝湖镇乡村振兴博士驿站”,探索“乡村出题、博士答题”的驿站运营模式,获得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30多次。“特色农作物种植技术”团队聚焦梅州市兴宁市石马镇重点涉农产业——油茶种植过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总结当地油茶低产影响因素,在油茶品种更新、树形修整、水肥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对重点油茶种植基地进行多轮技术指导与服务。“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团队先后服务过惠州市惠东县永和村、惠城区七联村、普宁市占陇镇等多个村镇,通过提升乡村景观风貌品质,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色生态旅游及农产品文创设计推广,以“设计下乡”的服务形式,积极开展技术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水产养殖技术”团队在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观察周边生态、测定土质营养元素后,邀请省内外专家共同制定了撂荒盐碱地海水稻-漁综合利用方案,目前该项目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针对土塘养殖对虾成活率底、效益欠佳等问题,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定期测定水质、研究病害防治方案,制定土塘鱼虾混养模式综合技术方案。

今后,实验中心将始终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立足惠州、融入湾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潜心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科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培养高质量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全体女职工将以此为激励,一如既往地服务教学科研,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奉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撰稿:林芳花;审稿:佟欣婷;审核:徐金玲

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