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海洋生物专题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2-03-29浏览次数:434

2022年3月23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在旭日大楼209教室举办海洋生物专题学术交流活动,会议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由迟巍博士和黄润庆博士分别汇报各自的科研情况,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本次活动由林芳花副院长主持,参加现场学术交流的有周立斌院长、王江勇研究员、马细兰教授、李红伟副教授及海洋生物研究研究方向相关的老师和研究生。

黄润庆博士汇报了题为“神经坏死病毒VLP疫苗制备及Protein A诱导干扰素表达的机制”,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而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部分。神经坏死病毒(NNV)就是一种能引起鱼类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RNA病毒,一旦感染,死亡率可达100%,给世界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危害最严重的鱼类病毒之一。黄博士对NNV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针对NNV研发一种病毒样颗粒(VLP)疫苗,通过亲和层析方式大量纯化病毒样颗粒,该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产物纯度高;其二是发现Protein A在鱼类细胞表达时可以诱导干扰素IFN的表达,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并针对此次发现在基因层面上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黄润庆博士报告现场

迟巍博士做了题目为“鲤科鱼类低氧诱导因子HIF-1αA/B在对线粒体调节过程中的功能分化研究”的报告。介绍了鲤科鱼类特有的HIF-1α两个拷贝A和B的演化过程,以及它们对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内膜稳定性、氧化磷酸化功能以及线粒体自噬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实验证明,HIF-1αA和HIF-1αB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功能上的分化,HIF-1αA主要参与三羧酸循环、活性氧生成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调节,而HIF-1αB则更倾向于调控氧化磷酸化和ATP的合成,以及线粒体自噬过程,这种功能分化模式在青藏高原的裂腹鱼类群中也得以体现。

迟巍博士报告现场

生命科学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对青年教师从教学科研生活上多方面的指导、培训和帮扶等。迟巍博士和黄润庆博士为新进教师,两位博士汇报结束后,与会老师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热烈交流,也给两位博士介绍惠州学院以及生命科学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实验室建设、科研团队等情况,帮助两位博士尽快熟悉校情,踏实生活,安心教学科研工作。

撰稿:王兆瑞;审稿:林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