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的科技志愿服务精神,激励更多人投身科技志愿服务事业,提升科技志愿服务质效和社会影响力,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通知》,经推荐、评审、公示等程序,生命科学学院王国莉教授作为广东省唯一一名代表,入选中国科协2023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科技志愿者”。该同志主要事迹如下:
王国莉教授带队参加惠城区“群众满意志愿服务项目”擂台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国莉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长期活跃田间地头服务“三农”,带领团队开展脱贫攻坚和驻镇帮扶;坚持科普教育服务基层,带领“义之教”团队开展科普进校园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秉承“科教融合、产学一体、精益服务、振兴乡村”的工作思路,经过20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思路新、服务好、讲效益、兴产业”的科教服务新路子,先后完成乡村振兴类项目20多项,获得荣誉30多项。
打出“组合拳” 扶贫结硕果
2012年,王国莉被遴选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后,助农工作勤耕不辍。2019年,带领3位博士党员到惠州市惠东县白盆珠镇布心村开展精准脱贫。针对布心村渔业养殖管理松散、养殖时间长、靠天吃饭等问题,团队为村民提供最新养殖技术,以提高鱼类品质,缩短养殖周期。2020年受疫情影响,村里上百万斤的罗非鱼出现滞销。王国莉带领团队迅速出击,以“融媒体+党建+科技特派员”为抓手,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和销售渠道,拍摄宣传视频、开展直播带货和电商现场认购,既搭建和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又提升了布心鱼的知名度,第二年布心鱼的塘头价从1.7元卖到8元每斤。
深化智力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底,王国莉带团队赴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开展驻镇帮扶。2022年4月创新提出“大学+政府+乡村+联盟(UGCA)”校地深度合作模式,建设了大湾区首个乡村振兴博士驿站,聚集人才500多人,发挥“战略研判力”和“科技主力军”作用,探索出“乡村出题,博士答题”的运营模式。探索甜玉米产业“六统一”生产模式,提高农民种植效益,推动甜玉米地方标准制定和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的申报。以围仔村为中心建设千亩生态锌硒大米基地,推动汝湖功能农业一二三产有效融合。2023年5月,博士驿站孵化“广东惠州甜玉米科技小院”和“共富驿站”,为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持续探索“驿站+”多元功能,开展了“乡村工匠”人才培训、DID论坛、创新创业竞赛和产业帮扶等工作,承办了惠城区首届“乡创杯”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培育乡土人才100多人。
大手拉小手义教映芳华
作为“义之教”科普教育团队负责人,构建“大学+政府+中小学+社会”(UGSS)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带领惠州学院师生1000多人,为全市6000多名中小学生提供了免费科普课程,并在各乡镇开展产业调研和助力科普研学课程研发,建设了“汝湖共富微课堂”品牌。“义之教”作为惠州学院唯一品牌项目,获得了省市级重点团队,获批广东省教育厅专项人才培养计划立项、团省委100个百千万工程优秀示范项目、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品牌项目、惠州市学雷锋示范点等荣誉,被学习强国、中国文明网等媒体报道50多次。
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积极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支持鼓励全院教职工践行“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的科技志愿服务精神,提升服务质效和社会影响力。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践行科技为民的理念追求,团结动员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加入到科技志愿服务工作中,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技力量。
撰稿:黄徐丰 审稿:周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