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在惠州中学召开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会

发布时间:2025-03-09浏览次数:18

本网讯 2025年3月6日,由惠州市生物学教师教育联盟与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生物科学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会”在惠州中学顺利召开。会议由生命科学学院组织、惠州中学协办。我院生物科学系主任吴小明主持会议,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林芳花、生物科学系副主任黄徐丰以及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来自惠州中学、惠州市实验中学、惠阳区永湖中学的领导、广东省危宝华名师工作室的生物学骨干教师代表及以及惠州中学、永湖中学的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代表共20多人参加了会议。另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生物学》的编辑部副主任荣伟亮,期刊运营主管池年喜等校外专家受邀出席。

调研会现场

调研会开始,吴小明、黄徐丰首先介绍了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邀请用人单位、中学教师、校友、高校同行提出积极建议。

惠州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危宝华建议:生物科学专业要进一步推动“协同育人”机制落地,鼓励师范生提前深入教学一线,从大一大二开始接触教研实践,强化实践能力明确职业目标。《中学生物学》编辑部池年喜主任强调,传统培养模式需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壁垒,建议通过问题前置和常态化教学体验,让学生在大一、大二开始多进入中学见习、实习,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他还强调,新时代师范生需具备“专业语言架构能力”与“独立教研思维”,高校应加强论文写作与前沿思想解读的训练,为未来教师职业发展夯实基础。新时代师范生需具备“专业语言架构能力”与“独立教研思维”,高校应加强论文写作与前沿思想解读的训练,为未来教师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惠州中学校党委委员,生物学教师朱新发提出,AI技术的融入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需注意“传统知识根基与新技术应用并重”。他建议高校在课程改革中,既要增设AI素养课程,也要强化学生对学科核心知识的掌握,避免“重技术轻基础”的倾向。

我院2017届生物科学专业校友代表黄文俞从生物学教师发展出发,提出务实建议:增设声乐课程,帮助师范生科学用嗓,提升课堂表达效果;优化经典书目,更新阅读书单,助力学生知识储备与时俱进;阶梯式技能训练,从大一至大三增设师范技能训练课,由高年级卓越班学生与导师联合指导,注意分层培养“成长型”与“天赋型”人才,为提升基本教学技能及教学技能竞赛储备力量。

 活动合影

高中骨干教师代表王静仁老师建议组建“跨年级学习小组”,吸纳大一至大四学生、优秀校友和中学教师共同参与,通过常态化交流提升逻辑思维与教学能力。同时,呼吁高校为实习生提供更精细的任务指导,强化实习与理论课程的衔接。

最后,吴小明表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有助于培养能够“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师范生,服务基础教育,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未来教师。今天用人单位、校外专家、校友、同行代表给我们提供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这为生物科学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林芳花副院长表示学院将充分吸纳各方建议,认真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厚基础、强技能、善创新”的复合型生物科学人才,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

 撰稿:陈满涵、吴小明;审稿:林芳花;审核: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