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政策精神,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11月7日至8日,生命科学学院牵头组织20余名师范专业师生,赴博罗县多所学校开展“国家课程落地实施调研交流活动”,同步启动“乡村振兴路上的思政课”师范生赋能乡村教育行动。本次调研聚焦课程实施核心环节,以实证研究为支撑,搭建校地教育交流桥梁,助力乡村教育提质增效。
精准调研,摸清课程实施情况
11月7日上午,调研团队由生命科学学院林芳花副院长、生物科学教研室主任解欣斐、骨干教师叶峭等带队,分赴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三乡中学、横河中学、横河中心小学、龙溪第二中学、龙溪中心小学等调研点。团队严格遵循调研方案,通过分层座谈、资料查阅、课堂观察、问卷调研等多元方式开展工作。
在学校层面,调研师生与博师高级中学教导处朱维明主任、横河中心小学关超副校长等校领导及教务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各校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开好”的总体情况、特色亮点及师资、资源等方面的瓶颈问题;课堂观察环节,师生随机抽取语数外、音体美劳等不同学科课程,记录素养导向教学落实、师生互动等情况;同时面向教师、学生发放专项问卷,广泛收集教学困惑、学业负担、课程兴趣等一手信息,确保调研数据真实有效。

调研现场照片
深度研讨,校地共探课程实施破局路径
11月8日上午举行调研交流研讨会。研讨会上,师范生代表首先以客观数据为支撑,通过PPT展示与口头汇报结合的形式,分享了在课程开设、教学实施、资源保障等方面的调研发现,为后续交流奠定实证基础。随后,进行专题分享环节。博罗县教师发展中心卢秀银教研员、博师高级中学教导处朱维明主任、横河中心小学关超副校长等地方教育代表与惠州学院调研师生齐聚一堂,6位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国家课程落地实践作专题分享,用鲜活案例与实用策略,为乡村学校课程实施难题提供“解题思路”。

调研交流研讨会现场照片
专题分享环节结束后,现场进入自由交流环节。师范生围绕“乡村学校如何平衡课程刚性要求与资源不足矛盾”“跨学科教学如何设计更贴合学生需求”等问题积极提问,地方教师结合自身经验逐一解答,校地双方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课程实施复杂性的理解。最后,惠州学院教师对研讨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出“立足乡土资源、强化校地协同、聚焦学生素养”等核心共识,并针对师资短缺、资源分配不均等待解难题,提出初步解决方向。
校地协同,赋能师范生成长与乡村教育提质
本次活动既是对乡村学校国家课程实施情况的一次全面调查,也是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锻炼。参与调研的师范生,在带队老师指导下完成分组调研、数据整理、报告撰写等全流程工作,其教育调研、人际沟通与反思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活动尾声举行的校外指导教师聘任仪式,进一步夯实了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为师范生后续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校外指导教师聘任仪式照片
撰稿:叶峭;审稿:李希陶;审核:罗传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