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我院生物科学系于近期组织开展了系列公开课活动,分别由解欣斐、叶峭和郑萍主讲。学院副院长林芳花、教学督导委员会副主任吴小明、教学督导代表廖建良教授和生物科学系专任教师到场观摩学习,并在课后进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本次活动以“聚焦课堂创新,强化教学实效”为主题,通过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创新融合实验课等形式,展示了生物科学系教师的教学风采与专业素养,为全系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
本次公开课活动以青年教师研讨课拉开序幕。叶峭博士主讲的《动物学》课程以“扁形动物门”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图片结合精彩的案例讲解,引导大一新生奠定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基础。课后研讨环节,听课教师围绕“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如何提升学生对动物的形态鉴定能力”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形成了“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互动氛围。

解欣斐副教授主讲的《生态学》课程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她以“种间竞争的典型实例”为切入点,通过互动问答、公式推导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种间竞争的数学模型。课堂上,她巧妙运用纪录片与趣味动画,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落实了课程思政的精准融入。课后,听课教师表示,该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模板。
随后,郑萍博士主讲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为实验主题,通过“理论讲解-真题探析-方案评价-操作示范-小组实践”的教学设计,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郑博士提前让小组设计了实验方案,并针对学生方案设计和实验操作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指导。课后,听课教师纷纷表示本节实验课形式新颖,效果良好。

通过系列公开课展示、同行评议、督导反馈、学生访谈等多维度评价,全面梳理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学院副院长林芳花指出,本次系列公开课活动体现了“三个转变”:从“教师讲授”向“学生主体”转变,从“单一知识传授”向“能力素质培养”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创新”转变。同时,针对部分课程存在的“重技术轻理论”“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要求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强化课程思政元素渗透,持续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此次教学示范公开课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与学习的平台,更通过“示范-研讨-融合-反馈”的闭环模式,推动了生物科学系教学理念更新与课堂教学创新,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具有扎实教学功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生物科学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解欣斐;审稿:林芳花;审核:罗传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