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纵向帮扶系列报道】我院师生赋能惠东县基础教育国家课程落地实施

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及《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等国家政策精神,聚焦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的“落地实施”这一核心环节,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师范专业师生赴惠东县开展专项调研。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摸清现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惠州市优化“三所学校”国家课程实施、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11月7日,在学院党委书记杨敏、吴小明副教授、衣建坤博士的带领下,60余名学生前往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燕岭学校、白花中心小学、白花中学、白花联进中学、梁化中心小学、梁化中学、梁化第二中学、大岭中学、大岭中心学校等10所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校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量表等形式,调研团队系统收集了各校在课程开设、教学实施、资源保障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亮点与困境。

问卷调查

11月8日,学院进一步举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路上的思政课暨师范生赋能‘三所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伊始,杨敏简要介绍了本次调研的背景与重要意义。随后,3位学生代表分别就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调研情况作了初步总结。6位来自惠东县中小学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围绕以下议题展开深入汇报与交流:国家课程刚性要求与学校实际条件(如师资与资源不足)之间的冲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和初中如何确保音体美劳等课程不仅“开齐”,更能“开好”;县域高中在生源和师资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选课走班并开设特色选修课等。论坛最后设置了师范生与当地教师的自由问答环节,吴小明主任作总结发言,提炼了核心共识与尚待解决的难题。

通过与一线教师的深入研讨,论坛将调研初步发现与实践智慧相结合,共同探索国家课程落地的有效路径与现实挑战,同时增强了师范生对课程实施复杂性的理解,培养了其在教育调研、课堂观察、人际沟通及教育反思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尽管论坛时间短暂,但内容充实、意义重大。与会各方共同诊断问题、交流经验、凝聚共识,也为未来的协同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衣建坤;审稿:李希陶;审核:罗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