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11月19日,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段中岗副教授与孙键博士深入“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惠东县铁涌镇、吉隆镇等马铃薯主产区,为当地种植户集中赠送优质生物有机肥,并现场开展种植技术指导,以科技力量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为惠东马铃薯提质增效、种植户增收致富注入新动能。
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经过60余年发展,已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民生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多亩,年产值达5至6亿元,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然而,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种植成本偏高等问题,让不少种植户面临收益不稳定的困扰。针对这一现状,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组建惠东马铃薯种植技术服务专项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扎根田间地头开展调研,精准锁定“土壤肥力不足”“种植技术滞后”等核心问题。此次赠送的生物有机肥是团队成员与惠州市一点爱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双方合作多年精心筛选的研究成果,肥料不仅富含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能满足马铃薯全生长周期的养分需求,更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为薯块膨大创造良好条件。“有机肥能让土壤变‘活’,种出的马铃薯外观更亮、口感更糯,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团队负责人段中岗副教授向种植户介绍道。

实地指导
在捐赠现场,除了分发有机肥,科技特派员们还自带工具,走进马铃薯种植田,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施用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基肥施用比例、追肥时间节点等关键技术。针对种植户提出的品种退化、病害防治等问题,团队成员结合多年研究经验,详细讲解了优质品种选择标准和绿色防控技术,并现场留下技术服务联系方式,承诺全程跟踪指导。“不仅拿到了免费的好肥料,还学会了科学种薯的方法,心里更有底了!”领到有机肥的种植户黄大哥喜笑颜开。

捐赠肥料
据了解,生命科学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已持续多年服务惠东马铃薯产业,此前已针对当地品种单一、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开展多项技术攻关和培训活动。此次有机肥捐赠及技术服务,是团队深化“产学研用”融合的又一实践,后续团队还将联合惠东县农业农村局、马铃薯协会,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助力构建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送到农户家。”段中岗副教授表示,学院将继续发挥高校人才与科研优势,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纽带,精准对接农业产业需求,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助农实效,帮助惠东马铃薯产业突破发展瓶颈,让“小土豆”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撰稿:孙键;审稿:李希陶;审核:罗传宝
